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

新聞媒體今昔觀 (2)

31.新聞媒體今昔觀 (2)


有時候,我們獲得的資訊是媒體本身的猜測,而强加於聽眾或讀者,例如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不久,美國洛杉磯的世界日報(台灣聯合報系) 以斗大標題在頭版登出:『(小平)(-前總理)(尚昆-前軍委)降』等驚天動地的消息,報紙頓時銷售一空,當然後來證明是子虛烏有,而貽笑國際。相對於美國媒體,很少敢作如此荒謬不實的報導,故台灣引用外電報導的真實性較高,因外國媒體若因內容不實,吃上官司時,要承擔的責任 (liability) 極高,小報或小雜誌根本賠不起,故遇不確定事實時,平面媒體常加一句,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deemed reliable, but not guaranteed.” (我們認為提供的資訊是可靠的,但不保證其真實性) 。有時再加一句:“Buyers (Readers) are to verify to their satisfaction.” (買方或讀者可自行求證以獲滿意) -其慎重可見一般。

其實這種誇大作風很多年前台媒就有,只是沒有那麼露骨。例如聯合報早期銷路很好,主要得力於能力强的特派員,學問好的專欄作家,如何凡先生(林海音女士之夫) 之「玻璃墊上」及社會版的編輯。尤其是社會版主編很能抓住讀者口味。當年台東紅葉隊打嬴嘉義垂楊隊時,它的標題是『滿山紅葉壓垂楊』,但隔幾日垂楊隊嬴時,標題改為『先垂後』。相對美國人對球賽結果的報導,簡單明瞭,僅報積分比數。至於台灣自立報系(自由時報前身)和其他小報,反對黨立塲十分明顯,但久而久之,讀者也感厭煩,有趣的是一些綠色媒體,常常忘記自己的立塲,即使阿扁執政了。

六、其他節目:
A.綜藝節目
這是電視台收入重要來源,因大都排在八點檔,晚飯後的休閑時間,反正「沒事多看電視」。台灣人罵人的順口溜:『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,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』-似是而非的歪理流行於一般低層民眾。綜藝節目通常包含歌唱、舞蹈、雜技、鬧劇等,是不必動大腦的節目,英語又叫 “prefabricated entertainment” (事先編排好的娛樂)(4)

另外台灣流行的所謂『星光大道』-即歌唱模仿節目,鼓勵青少年去模仿別人,本人認為不值鼓勵,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去創新。美國也有歌唱節目,但歌星表現各有千秋,即使同一首歌也表示各有特色。例如一首The Way We Were 的老歌,新一輩歌唱者的唱腔、音色或韻味等,都可以表現出不在原唱者(Barbara Streisand) 之下的水準,重點在創意而非模仿。(5) 尤其美國網路鼓勵年青人創新致富。

B.   八卦新聞訪談影節目
內容有點像美國People等雜誌,是可以看了就忘掉的無聊節目(dismissed as nonsense)。其中大都包括傳聞(hearsay) 、謠言、閑聞(gossip) 或個人隱私(privacy)等。台灣表現最多的這類節目以地下電台最多,北部電台還有些文藝與高水準的節目,中南部則全都淪為一般下層階級的最愛,包括看相、地理風水、賣藥、求神、卜卦等。南部台另一特色是,它是凝聚下層階級感情的重要管道之一。如2004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前一天,阿扁『遇刺』的消息即由無數地下電台的串聯播出,聽眾少有人去求證事實真象,最後選舉結果竟然大翻盤,當然事後這些電台被公認是阿扁最大的『助選員』

C./烹調/插花/養生/網路購物等節目
教育性大都以教學為主,台灣如公共電視的教學,都以個人獨自面對鏡頭,比較枯燥無味,大陸台則除了授課者外,現塲又安排了些現塲「職業」觀眾,增加教學氣氛。國外此類節也有,如Martha Stewart的節目總值達20億美金,最近她據說擬出售其品牌。目前台灣與大陸台仍流行烹調/養生等節目。早期外國電視都把這些節目排在上午10時至11時間(電視時間的冷時段),這時家中該上班或上學者都出去了,留下家庭主婦做家事或洗衣等雜務,所以這類節目又稱肥皂劇(soap opera)- 一邊洗衣一邊看以打發時間。目前台灣這類節目已變質,它的主題變成更多在欣賞『過氣的(passé ) 「美麗」的主持人,(她們常佔去觀眾的注意力),而較少在真正教學的過程。

D. 政論節目
此類節目無線電台最早就有,也頗為聽眾歡迎,迄今不衰。前CNNLarry King (原任無線電台主播)的現塲訪談,採用call-in方式帶動氣氛,收視率不低。Larry退休後,Piers Morgan (英國人) 代之,也受歡迎,Piers訪談對象人數不拘。台媒早也引進其模式但人數太多,由四至八人不等,大都屬政論性,惟缺點不少:

a.     時間太長,從一小時到三小時,「先生」主持兩小時,「太太」再來一小時,談論內容大同小異,甚至有些名嘴連續出現在兩塲。
b.     各台節目主題接近或完全相同,各台政治立塲分明,使觀眾各選所需。各台節目內容不無含有挑撥或煽動意味,也促成族群分裂的原因之一。
c.      有的主持人與應邀的名嘴『套招』,我問你答,事先全寫在筆記本分給名嘴,然後依序發言。
d.     男女名嘴都是熟面孔,無論何種論題,都能知之甚詳,令人驚呀。
e.     真正學有專精的學者,少之又少,即使上台也不一定獲得公平的表達機會
f.  若事先未套招,而主持人又罩不住名嘴時,有時名嘴間會爆發語言,甚至肢體衝突。CNN以前有一個節目叫“Cross-fire” (隔岸交火) 由四位名嘴争論,可以爭得面紅耳赤,但從未惡言相向,更遑論動粗。

相對,鳳凰台都是固定安排四位,大擺「龍門陣」,並穿插網路觀眾投書,主題都依中國政策宣導,了無創意,而中國央視似乎無類似此節目,應邀的名嘴也是固定熟面孔的「專家」,其政治用意十分清楚。央視目前流行邀請台灣名嘴隔岸發表評論,但大都以符合中共政治利益為主。被邀的名嘴,沾沾自喜,名利双收,卻中了中共統戰陰謀

E.財經節目
除了即時播出國內外股市新聞外,就是一些名嘴分析市塲。(6) 國外財經資訊有定期與非定期時間的播報,或夾在新聞報導中,或在綜合評論中,一般聽眾可能較少有機會全盤獲知。目前台灣有製作單位,定期把國外財經資訊加以彙編(compile) 與整理,而成一專輯,重要的是把外文譯成中文再加字幕,呈現給聽眾,聽眾群都是中年以上,而且是關心理財資訊的人,這是台灣受歡迎的節目之一。主持人未具財經背景,原先也是政論節目的名嘴,頭腦反應佳,口才不錯,但在播出時,不時低頭看稿的動作,有點分散觀眾的注意力,顯然是對外電譯文或編輯者的文稿『照念』,缺少製作單位或其本人,主觀及建設性的看法,製作成本不高。

F.   評論性節目(commentary)
外國新聞報導把fact (新聞事實) opinion (新聞評論) 分得很清楚,有時如CNN等媒體常在第一時間播出不久,立刻訪談關係人或當事人或權威人士表達意見,或多日後再提出本身的看法。但中文媒體常把兩件立刻事混為一談,尤其是國內新聞,如前述。

例如,當你讀到下列一則新聞:『小汽車與大卡車相撞,駕駛人一重傷一輕傷,已送醫治療中。』這是『事實』。若再加註:『小車駕駛人為少婦,正前往探視住院的丈夫;卡車司機濃眉大眼大漢滿口酒味手臂有刺青……』,則顯然新聞提供者已添加了自己的看法。讀到前者報導,讀者或聽眾僅被告知了一件「車禍」,後列報導則使人對於卡車司機有偏頗的『看法』(slanting comment) 。一般媒體單位都很清楚地明列:這是國內、國際、政治、休閑或opinion等,外國則更加插其他畫面以增生動性。一般評論以平面媒體項目較多,華人則以社論(editorial) 出,僅一至兩篇。中文的評論都由一人唱獨腳戲,如前民視的『聽李鴻禧講看嘜』節目,雖然李老口才一流,辯才無礙,但久聽,仍嫌老調與枯燥。

【結論】
媒體提供消息,新聞道德 (ethics of journalism) 很難要求,是非與真假也要自己去判斷證實。至於娛樂節目之好壞,也只能憑聽() 眾之好惡,自行取捨

(1)
台灣的新聞檢查(censorship) 盛行於1960-80年代,被禁的都是所謂的『黨外雜誌』,比較出名的如「自由中國」、「文星」、後來有「美麗島」等。當時大體上只禁雜誌與書本,不禁報紙。有時連英文雜誌如美國時報周刊也禁,若內容輕微違反「反共」政策,新聞局或警總會勒令進口商,把一些字詞用黑色簽字筆塗掉,如有中共領導人毛澤東、周恩來或鄧小平的像,須在其頭上加蓋『匪』字的黑色橡皮章。當訂户少了一期雜誌未收到時,下一期寄來時會附一張字條,寫著:「上期因檢查未通過,歉難發行」。本人曾訂購一套大英百科全書(The Great Britannica) ,寄到時未仔細翻閱,數年後,偶然打開其中一冊之書頁時,竟掉下一小字片,原來這字片是遮蓋在「毛澤東與中國」的一段叙述。國民黨連百科全書也不放過,不知當時大陸如何相對處理此類問題,是否在蔣介石像上也加蓋『蔣逆』之章或完全不准刊登? 因蔣稱毛為『毛匪』。

(2)
水門案發生於尼克森總統競選連任時,他命令共和黨人員潛入華盛頓市內,一棟名叫Watergate公寓大樓,民主黨競選總部,竊取民主黨競選的機密文件等,因尼克森有野心在1976年美國總統大選,嬴得壓倒性勝利。(按:1976年恰值美國獨立200周年) 。此案由高層調查員密報兩位華盛頓郵報記者而揭發,最後導致尼克森下台。

(3)
新新聞事件』-據傳阿扁第一任執政期間,呂秀蓮疑親自打電話給「新新聞雜誌社」,密報-『嘿嘿. 阿扁在總統府內與民進黨某各女民代(阿扁私人英語教師),有「極親蜜」的行為』。但呂後來極力否認,並提告「新新聞」,結果獲勝訴。

(4)
通常節目製作人、主持人與觀眾都具相同低水準的知識,學識不高,智商低,帶領觀眾的是崇尚時髦,追求財富,炫耀自己而已。其實稍具學識水準的觀眾,應有一些屬於自己,又有創造性的娛樂或消遣(creative entertainment) ,如釣魚、閱讀、郊遊、音樂、美術等休閑

(5)
另外模仿如出現在電影演出名人傳記時,如美國電影『麥克阿瑟傳』或『鐵娘子-Iron Lady-前1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』,兩位主角- Gregory PeckMeryl Streep演活了兩位歷史名人,但他們並不强調模仿的真實與否,而在給觀眾介紹或回憶前人的點點滴滴及歷史定位。
當然歌唱之唱法與歌詞,也反應時代的流行。中共文革時期(1970年代) ,他們大力破四舊,摧毀古文化,破壞程度千萬倍於五四運動,而當時台灣大力進行『文化復興運動』,推行流行歌曲淨化,並請鄧麗君主唱來帶動社會風氣,一時宋詞名家,如蘇軾、李清照、李後主等人的詞句充斥歌曲中,如『明月幾明月有….. 』、『春花秋月何時了』、『林花謝了春紅…. 』,大家哼唱起來,個個成了文人墨客,但今天台灣已很少人哼唱或欣賞這類歌曲。倒是對岸央視每週一次的『文明之旅』與古文論談節目,不斷介紹古詩詞及中國古文明等,現在輪到他們開始重視古典文化,足足落後台灣半個世紀之久,撫今追昔,不勝令人感慨。

(6): 台灣股票名嘴們的一般作法,乃教授股票族購入與出售時機,及如何選股。其實他們都先買了某一或某些股,才叫聽眾股友去買,等股價颷高,就賣出獲利,或先賣了才叫他們去賣,等太低時,他們就「逢低買進」,不論買賣都賺錢,觀眾賠錢是你家的事,反正『死道友無死貧道』


Justin Lai 

2013131日寫於美國

2015717日修正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