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

對台、美兩地醫師處方的感想

37. 對台、美兩地醫師處方的感想


台美兩地這種醫療問題層出不窮,其主要根源在有些醫生想多賺一點,加上病人的無知(ignorance) 更鼓勵了醫師的貪婪 (avarice)。其實醫師行業(the profession of a medical doctor)屬高收入(high income),只要安分守己(decent and ethical),已够過好日子了,但貪婪似乎是與生俱有的人性弱點?(Is greed an inborn human weakness?)

美國本地不肖醫師會確有開出不必要的藥品的習慣。筆者有次因內科症狀而引起睡眠不佳(insomnia),一位專科醫師竟開Fluoxetine 10mg每天服用一次,連續處方取藥(refill)一年。我服用一個月後,看到藥物的副作用(side effects)逐漸出現,乃趕緊告訴醫師而停藥。
以前住LA時,看到一些來自台灣的醫師,把台灣醫療界的『惡習』全帶來美國。除了猛開藥方外,(某內科醫師為一位感冒患者開16種藥,每次服用) 還當面恐嚇訓斥病人。『你要等到兩隻眼睛全看不到,才來找我醫治嗎? 』一位眼科醫師(ophthalmologist)對病人如此說! 不同科別醫師互相介紹(refer) ,甲科看完被介紹去看乙科,乙科看完仍須被命回去看甲科或去看丙科 。不同科醫生相互引介(refer)已成慣例,反正『死道友無死貧道!

很久以前在台因患眼疾求診,經數位眼科醫師治療一年多無效,全以結膜炎或角膜炎醫治,有位醫師處方-Rinderon(日本消炎藥) 連續續保使用半年,對病情毫無控制。後來美國至U.C.I(加州分校) 醫學中心接受診察,經診斷(diagnosed) 為乾眼症(dry eyes),處方藥為『不須處方的一般眼藥水-O.T.C. (Over the Counter) 』。最近筆者因視力不佳,經家庭醫介紹到美國住家附近的眼科門診診察,經消耗幾個鐘頭的檢查後,診斷為白內障 (Cataract) ,右眼的25%,左眼20%。其實症狀與台灣看診結果相同,我向醫師出示台大及長庚的處方劑-Quinas,但美國醫師卻找不到這種藥,雖然客氣地給了我處方(prescription) ,但藥劑師卻也找不到這種藥,無法為我調劑。經查此藥的瑞士藥廠所出品,其作用乃減緩白內障的惡化。經請示美國眼科醫師,他不認為有必要治療白內障,病情若惡化到視力模糊,就開刀治療,『還我光明』。台美兩地醫師有不同見解? 其實經本人十年來此藥的療效令人滿意,因為病症迄無惡化。難道美國眼科醫師較聰明? 台灣與歐洲醫師較笨? 還是見人見智?

也有一般全科醫師常壟斷/包辦 (monopolize)所有其他各科,什麽科他都看,似乎什麽都懂,從不refer給其他專科醫師,聖蓋博(San Gabriel)地區就有這麼一位醫生(台大醫科畢業)。他還常『小題大做』,多年前某親戚因婦女停經(menapause)而血壓略升高與臉部潮紅(rash),他不查原因即開DynaCirc SRO 2.5mg(降血壓葯),後增為每天5mg十幾年藥停不下來,後來某婦科醫生(亦為台大校友)知道後,頗不以為然。但已服藥成性,無法停藥,而她是其家族中唯一患有高血壓的人。為什麽你是家醫科(family physician)非要做專科醫師(specialist)的事? 遺憾的是有時竟也『大題小做』。

有位他十幾年的老病人,因胸痛(chest pain)找他,問他情況,他卻說,『還好! 堅持不肯refer給心臟內科(cardiologist)心臟內科或心臟血管科(Cardiovasologist)。後來病人到Loma Linda Medical Center(以心臟科聞名)複診,作了運動心電圖(stress test)-後,確定是心肌梗塞(MI -Myocardial Infarction),但經回報此醫師時,他仍堅決主張『不必開刀- No surgery』。幸家屬明智,當機立斷及時接受開刀作繞道手續(by-pass)才挽回一條命。是這位家庭醫師看不懂EKG (心電圖)? 還是他的無知(ignorance) ? 還是他的愚蠢的堅持與固執(idiotic stubbornness)? 令人不解的是,這種顯有違法失職的醫師(malpractice),在目前華人醫師中恐為數不少。

看診非本科的醫師在美國,尤其是受美國醫學教育的醫師比較少,但台灣開業醫師却十分普遍。例如產科醫師看初生嬰兒的病,在國外初生兒(new-born baby)一律由小兒科醫師(pediatrician) 接手看診。但在台灣耳鼻喉科(E.N.T.) 看診小兒科到處都是,神經科醫師 (neurologist) 看胃腸病 (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) 的也有,內分泌科 (endocrinologist) 醫師充當一般內科的更不少。這種情形若發生於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,尚情有可原,但在都會區則不可思議。這些習慣竟也發生於美國,看來真的惡習難改? (Old habits die hard?)
以前在台灣已發現有藥廠代表(プロパ-Propa)常進出大醫院藥局去登記與抄寫所謂『高貴』葯品的開方次數、劑量與處方醫師大名,以便致贈kick-back (回扣),想不到美國也有此作法。早期台灣流行濫用抗生素,現在則流行含steroid(類固醇)的藥劑,此與關節炎(arthritis)有關的疾病,而骨科醫生,濫開痛風/疼痛藥,建議使用人工關節者亦大有人在。其實神經內科(neurology) 應與風濕病 (rheumatology)有別,但台灣一些醫師似乎把兩科看成相似。這兩科醫師把患者當肥豬肥羊痛宰。南部某地最大的單科門診診所中,最豪華的大樓之一就是『神經內科』,另一家為『胃腸內科-患者100%先做胃鏡-endoscope gastrocamera(兩位醫師皆台中某一醫科大學出身-以上兩科應與慢性病有關(chronic diseases),故治療期頗長),另一位是台大畢業,其最豪華住宅,全市數第一,此君從台大CR(總醫師) 返鄉不到六年即有此成就,令人佩服!故所謂醫德(ethics) 也者,應與出身的醫學院無關吧?

君子愛財取之有道,原無可厚非,但另據『傳聞』,有更荒謬、可惡、與駭人聽聞的案例。有某婦產科醫師,把患者患有『卵巢癌』的整個卵巢加以切除 (ovariectomy),然後將它浸泡在福爾馬林 (formalin) 液內保存。有患者求診,他即建議切片化騐,每次送『台北榮總』檢騐的切片都是屬於該患者的卵巢,而是從其『保存』的卵巢切的片。當然結果回來全是陽性反應(positive),即有癌細胞存在。可憐這些患者都『難逃一刀』的命運。(但也有人懷疑已浸泡在formalin液中的癌細胞,是否仍存活?)

最後為自己健康著想,宜慎選醫師,尤其是GP (一般科) ,僅憑網路或報紙廣告 (如華商年鑑等) ,而選醫師恐有風險。由至親好友的推薦,較為可靠。如你在美國未滿65歲,投保好信譽的健保公司如Blue Cross等,所繳的保費(premium) 又够高,它們會提供有關醫師的真正的學經歷背景供你挑選。It’s your health!

祝君健康!

Justin Lai (賴正雄)

09/10/2015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