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愚昧與代價

愚昧與代價(Stupidity &Its Price)
故事發生在一對父女身上,美國職棒退休名投席林(Curt Schilling),不但擁有三只世界大賽冠軍戒指,更有一個掌上明珠Gabby。今年二月,十七歲的Gabby接獲入學許可,即將進大學就讀,而且將成為女壘校隊的一員。
目前擔任電視球評、言行偶爾引發爭議的爸爸席林,在他的Twitter寫下:「恭喜Gabby,明年將為瑞金納大學投球!」
沒想到,一名父親的驕傲,引來部分網友的輕佻回應,包括針對Gabby性騷擾或性暴力的推文,這些網路言語讓他的女兒情緒崩潰,甚至懷疑自己必須放棄入學,也讓席林決心反擊。
席林鎖定一些最糟糕的推文,透過那些網友的臉書、InstagramGoogle+等社交工具,交叉比對之後,一個半小時就找出九個人的身分,包括他們的姓名、地址、就讀學校、父母的電子郵件等資料。席林要求他們道歉,有些網友低頭認錯,有些繼續嘲笑席林;他因而公佈了兩名最惡劣網友的真實姓名,不久後,其中一個失去在洋基球場的打工機會,另一個從學校休學,而且,他們都關閉了Twitter帳號。
席林在部落格寫道,「這年代的孩子,都在螢幕及鍵盤後頭長大」;「當你在現實世界說了某些話,或做了某些事,就會產生某種後果」;「我只是試著告訴人們,Twitter就是現實世界」。
(若想知道席林事件的詳情,可以參考「運動視界」這篇文章。)
回頭對照此刻的台灣,新聞留言區、BBS、臉書到處充斥所謂「酸文」、「恨文」、「靠北社團」,我們說著線下世界不輕易出口的話,以為恨意與謠言是虛擬的,殊不知它具備利刃般的傷人力量;我們以為「匿名」是安全的,因此忽視了言語的道德責任,忽視了凡事都有後果,而後果經常沈重,經常難以收回。
網際網路發展至今,連結了許多原本孤立的個體、壯大了許多原本弱勢的人群,但也助長兩種偏誤觀念:一是「有價值的內容都是免費的」,二是「匿名言論不需負責」。前者說來話長,但已造成傳播世界的歪斜困境;後者則是「網路霸凌」的重要土壤,當我們以為「言論自由」是張空白支票,卻不承認「自由的代價伴隨著責任」,這張支票必定有過度通膨、餘額不足、擠兌跳票的一天。
大約十年前,一位有智慧的友人提醒我,「人性本有善惡,網路只是放大、加速了人性的善,同時放大、加速了人性的惡」。網路中介了我們的人性,無論是入侵雲端、竊取個人資料、跪求載點、傳布隱私,或是匿名造謠、聚眾攻訐、冷嘲熱諷、落井下石,都是醜惡性格的擴大器。我們以為「靠北」只是一種無害的發洩,實則無情消費他人的痛苦;而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、煽動鼓譟,讓「鄉民正義」與「鄉民暴力」的界線日益模糊。
或者,就像陸文斯基說的,「公開羞辱成為一種商品,恥辱變成了一種產業」。直到有人失去生命,八卦媒體與靠北鄉民才低頭默哀一分鐘。一分鐘後,轉頭繼續尋找下一個受害者。
不,「網路霸凌」不會輕易離開,它像一頭頑強而飢餓的巨獸,隨時尋找犧牲者,我們只能不斷互相提醒,一次又一次:
一、毀謗他人不是言論自由,必須負起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
二、公眾人物的隱私,只要無關公共利益、未侵害他人,媒體與個人都沒有置喙權利,更別提非公眾人物;
三、網路從來不虛擬,每個帳號、每個頭像背後,往往對應一個活生生的人,一具會痛苦、會受傷、會凋零的血肉之軀;
四、消費他人的痛苦不是正義,而是懦弱;躲在匿名面具之後,嚼舌、造謠、攻訐他人,是懦弱中的懦弱;
五、八卦媒體的主流商品是他人隱私,交易貨幣是點閱數、按讚數與廣告曝光量;事實證明,這種商業模式很邪惡,但很有效。你是否選擇加入此一交易市場,是個人自由,但請記得,在某些媒體或網站眼中,你的眼球與滑鼠也是商品一部分,而你的交易所得只是窺私快感,與傷害他人的欲望。
再說一次,網路是中立的工具,能讓世界更美好,也能讓人性更醜惡。
眼前,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例子,但願靠北之後,我們汗涔涔發現:「每個人的鍵盤裡,都住著一個魔鬼。」
10/30/2015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