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Stunning victory-3

Racism plays a role in Trump's victory?
普的勝選靠族群分裂?



勝選後第二天,川普應邀到白宮與歐巴馬會面,開始洽談旋風式的政權移轉(whirlwind power transition) 。 原訂15分鐘的談話竟延長了90分鐘。從兩人表情看,歐巴馬
一反平日為希拉蕊站台時的傲慢與鄙視,態度禮貌。川普則氣定神閒,不疾不除
,不卑不亢,說了一句,"It's a great honor."(十分榮幸)。

黑、白總統的再次互動,令人感慨。由白人總統將政權交給黑人,彷彿是恩寵(grace);
、禮讓;再由黑移交給白,則又像是必須(necessity)和無奈(reluctance)。

共和黨不但總統勝選,參、眾兩院席次仍佔多数(majority)。其中眾院議長
(House Speaker)-Paul Ryan連任成功,也可能續當議長,但得獲總統當選人
(president-elect)之支持(endorsement)。因此Paul趁川普初訪白宮時,邀請川普
赴國會午宴。這小子是馬屁精,共和黨初選時,十分瞧不起川普,而今見風轉舵,
極盡奉承之能事(friendly and gracious),kissing Trump's ass? (捧川普的L.P.?)

準第一夫人-Melania Trump,由Michelle Obama接待,交換持家心得。當然
兩人各有長處,以才論人,Michelle較勝一籌,但這种比較稍欠公平。若以貌
取人,則Melania凌駕Michelle。Trump家中有強勢的男主人,應該夠了,不然
像柯林頓夫婦,兩人俱為頂尖、強勢,who怕who? 男人日子也不好過。

至於有部分媒體報導,川普之勝選在於運甪族群的分裂,這種看法似乎「似是
而非」。在一個多元化族群的國家,有些族群選邊站,在所難免。綜觀美國
選舉史,利用族群操作,由來已久,如艾森豪(dwight Eisenhower)乃德國後
裔,甘迺迪(John F. Kennedy)是愛爾蘭人,支持鄉親乃天經地義,無可厚非。
但大規模操縱、利用族群,乃自1991年起,當時共和黨老布希和柯林頓競選。
來自阿肯色州的年輕鄉巴老的小柯,因勢單力弱,只能注意吸取少数族裔(包括墨西哥裔、
1992年小柯來洛杉磯,不少華裔團體嚮應支持,當年參加助選餐費每人
$300-$500元,許多華裔同胞受寵若驚,也趨之若鶩。當然比起今年希拉蕊
之餐會費,每人美金35萬元起跳,簡直不可同日而語。

川普的競選會上,沒有刻意邀請純白族裔重量級人士助講,以彰顯白人的多数
(majority)以及優越感(supremacy)。相反地,希拉蕊卻邀請黑人Beyonse及其夫婿-Jay
 Z助選。

美國族群衝突具有潛在危機(potential risk),它如水,能載舟,也能覆舟。1864年若
非林肯總統之睿智,美國恐早已分裂。可惜今日美國政客能懂得大是大非的人
不多。希拉蕊大聲疾呼選民「我們不要再回到從前不公平的時代......」-言下之意,
我若未當選,少数族裔就會再受畸視,當然一百多年前對黑人極不公平待遇,絕
不可能重演。這是明顯挑起(ignite)族群衝突的火藥。
而川普的保護邊境、控制外來移民、增加就業機會、廢除Obamacare(健保)和
racism應無關連。

川普的勝選,本人認為和保守派「白種人」本能的警覺(instinctive alert)有關,也是
他們合理的反撲(resonable response)。目前各地的示威未停,參加者以青年學生居多,迄今尚無老、壯族群的保守派人士挺身來「反示威」。

美國人集會中的重要誓詞為"..under one nation, undivided.."(在一個完整不分裂的
國家之下」,現在竟變成一半充滿希望(Half of the country is full of hope.) 另一半
則惶恐(The other is horrified)。希望這是選舉症候群(syndromes of pro-election)
而已。而希拉蕊最大的失敗在於「她要繼續歐巴馬政策的承諾,根本就是自殺式
的議案」(Her promise to continue Obama's policies is a suicidal agenda),遺憾
的是,這點她卻不明白。希拉蕊為何如此做,因歐巴馬對於她的e-mail疑案,
橫加袒護,她不得不「投桃報李」吧!

Justin Lai 寫於美國

11/11/201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