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

袁世凱的美食

民國吃家眾生相
編者按民國肇建,宮廷菜、貴族菜大眾化,吃家們名家迭出,不論是文化名人、軍政要人還是地主富豪,不乏美食達人,講吃論吃、研究吃,蔚為風潮。《民國吃家──一個時代的吃相》作者二毛,本名牟真理,是大陸知名詩人美食家,央視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顧問,特集結成冊,以饗饕客。
袁世凱和慈禧一樣,最愛吃清蒸鴨子的鴨皮
民國吃家第一人還要算袁世凱,因為他的人生和經歷,特別是在吃上太有代表性了:他是清廷高官,喜好清宮菜;他還是民國大總統,鍾愛家鄉河南美食;他娶了9房姨太太,其中多位擅做菜,包括蘇菜、天津菜、高麗菜。
美食共和無鴨不歡
袁世凱在歷史上一直以負面形象示人,但客觀的說,在清末和民國時代相當一段時間內,他在社會改革方面都作了不少實事,堪稱時代先鋒人物,就美食來說,他也是有貢獻的重要吃家。袁世凱奉行「能吃才能幹」的信條,常把「要幹大事,沒有飯量可不行」掛在嘴邊,自己飯量奇大,也號召兒女們多吃,以成大器。在擔任民國大總統期間,袁世凱家裡例行每周日和妻妾、兒女一起用餐。
袁一生保持了對宮廷菜和家鄉菜混合的熱愛。在宮廷菜上,有個標準,凡是慈禧喜歡的,袁世凱都喜歡,特別是清蒸鴨子,這道菜也是乾隆皇帝的最愛。在袁世凱時代的做法,與慈禧時代有差別。首先鴨子是袁世凱專門飼養的,採用的是填味法,味道鮮美,大補腎元。
清人徐珂的《清稗類鈔》記載:「袁慰亭(袁字)喜食填鴨,而飼之法,以鹿茸搗碎拌以高粱餵食。」鴨子要選取「禽屬之善生者,雄鴨是也。爛煮老雄鴨,功效比參,諸禽尚雌,唯鴨尚雄;諸禽尚幼,唯鴨尚老。雄鴨為福,滋味如一。」這可能也是我們常說的老鴨湯才是最好的解釋。
袁世凱和慈禧一樣,最愛吃清蒸鴨子的鴨皮。用象牙筷子把鴨皮一楦,三捲兩捲,整個鴨皮就扒了下來,袁世凱大口嚼著,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。從這一點看,袁世凱是有「吃相」的。
袁世凱喜歡的另外一道清宮美食是「清燉肥鴨」,這道菜是由慈禧鍾愛的「糯米八寶鴨子」改進而來的。袁世凱鴨子的吃法是在清燉肥鴨的基礎上,結合糯米八寶鴨的做法,在鴨肚子中釀入糯米、火腿、酒、薑汁、香菌、大頭菜、筍丁等。然後再隔水蒸,慈禧的做法是用清水蒸,但袁世凱是用雞湯來蒸,也是蒸3天,雞的味道能慢慢的融入。從美食的角度,袁世凱的創新很值得肯定。這道菜很有些「共和」的味道。
鴨肉的特點是鮮美,肥而不膩,香鮮。這些之外,鴨肉還有滋陰養胃、尿、消腫的作用。袁世凱加入了糯米、口蘑的之後,也有了壯陽的作用。
袁世凱每天的飲食習慣大概是,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,先喝一碗人參湯,6點多再吃早飯。其人參湯的做法是,把人參放入帶有螺絲蓋的沙罐內,蓋上孔繫有繩子的小砂罐內加水。再將砂罐置於盛水的大口鐵壺內,罐體下沉適當位置後,將罐蓋之繩,繫於鐵壺的提手上,然後用火燉。燉好用紗布將人參濾出,湯即可飲用。這可能與袁世凱曾在朝鮮擔任總督時養成的習慣有關。
袁世凱的早飯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雞絲麵,這種麵是從河南潢川專門運來的「潢川貢麵」,到現在也是河南名吃。據《光州志》載,唐代潢川已生產掛麵,當時「風銷華夏,奪魁九州」,被人們稱為「光州魁麵」。傳說,潢川貢麵,條細如絲,中空如管,半斤一筒,色潔如銀,下鍋就熟,久不黏湯。清水下,爽利可口;兌湯下,香甜味美。
在吃這方面,袁世凱堪稱節儉,全家只有一個膳房。各房在這裡統一訂製,需要時,專門有一個跑膳房,把菜放到轉筒中,分送到各房中,標準都是「四菜一湯」。
只有原配于氏,有自己專門廚師的廚房,各房姨太太也有自己的小廚房,但沒有專門廚師,是隨身丫頭自己做。
妻妾成群袁公好補
當各房姨太太兒子或者女兒生日,照例要頭天吃餃子、打鹵麵、炸醬麵,包餃子的做法是大師傅把麵和餡料送到房中,由服侍的人包好後,再送回煮好。每當袁世凱看到桌子上有餃子或者打鹵麵、炸醬麵,就會問:「這是誰的生日?」等到姨太太回答後,袁世凱會說:「哦,原來是老幾乍尾巴了!」
袁世凱1917個子女,加上隨從,大概有幾百人開飯。袁世凱平常是不吃「燕鮑翅」之類的山珍海味,他的喜好非常固定,而且菜位置擺放也很固定,清蒸鴨子一定是放中間,肉絲炒韭黃是放東面,紅燒肉是放西邊,還有蹄膀兒肘子。
袁世凱的姨太太也常會做拿手菜給他吃。袁世凱在朝鮮做過總督,娶了3位朝鮮姨太太,其中一位還是朝鮮皇族。
袁世凱最寵愛的是大姨太和五姨太,五姨太是天津楊柳青人,燒得一手好菜,不僅遇事有決斷,還能管家,照料女兒們的日常生活,很有才幹。袁世凱愛吃的韭黃炒肉絲以及紅燒肉,最開始就出自她的手,後來家廚學會,成為袁家的常菜。袁世凱最喜歡用這道菜夾饅頭吃,非常下飯。(待續)
11/17/2014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